近日
(相关资料图)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了一则批前公示
根据这条批前公示的内容
无锡市中心城区多处地块
有了新的调整
规划范围
南禅寺-亭子桥管理单元规划范围东至兴源路,南至太湖大道,北至人民东路,西至解放东路、南长街,总面积约2.79平方公里。
涉及到
◆ 亭子桥中心小学的用地调整
◆ 古运河部分沿岸的最新布局
◆崇宁路的线型走向等
◆风雷立交北匝道的线型
◆ 部分社会停车场的规划
其中
崇宁路的线型走向调整
倍受关注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官网发布了
更新前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图
崇宁路线型的前后对比
一目了然
崇宁路的走向发生了变化
给大家放大点看
是这样的
(更新前)
(更新后)
高德地图App显示
目前的崇宁路止于古运河
根据调整的内容
崇宁路将跨过古运河东延
崇宁路一带
承载了锡城诸多的记忆
它与中心城区的前世今生
是怎样的呢
或许
你曾听过它的故事
▲早期无锡市总体规划图(图源:无锡政协)
无锡城内崇宁路以前是条河,名为六箭河。河上从东到西,有新庙桥(附近有金匮县城隍庙,北岸叫小河上)、斜桥(河岸就叫斜桥下)、师古桥、洞霓桥(南岸叫师古河上,北岸叫大河上)、凤光桥。
大河上、小河上、师古河上都有秦氏的老宅。随着科举入仕,迎来家族繁荣,六箭河畔逐渐形成秦氏聚居地,史称河上秦。
崇宁路原为大河上、小河上和师古河上,1934年在斜桥河底挖出一块石碑,上刻“崇宁桥”字样,故名崇宁路。
▲崇宁路文渊坊(图源:东林文旅)
▲秦邦宪雕像(图源:东林文旅)
六箭河现已无多少人知晓,填河筑成的崇宁路,现今西边因秦邦宪故居而闻名遐迩。
什么叫“箭河”?这要从无锡城谈起。
原来,无锡城呈龟背形,大运河从城内中间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把无锡城一分为二。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叫直河,因城墙是龟背形的,直河就像弓上的弦,故又叫弦河。
▲1920年的弦河(图源:@一路向锡行)
这条直河年代悠久,可远溯到北宋,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直到1958年筑成马路时,才被填平,成了如今宽阔的中山路。垂直于弦河的小河,如弦上射出的箭,则称为箭河。
如今的无锡
高楼鳞次栉比
道路四通八达
是一座山水相融的繁华都市
而倘若把时间倒推回六七十年前
河网纵横交错的无锡市中心
就是江南水乡最典型的模样
▲1957年的弦河景象(图源:@一路向锡行)
当年城里的河流
河水终年清澈
河中鱼、虾、螺蛳
等水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听老一辈人讲
城中枕河而居的人家
平时临河垂钓
梅雨季节张网捕鱼
在河中淘米洗菜洗衣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老无锡们”忆及当年景象
仍然回味无穷
城中心过去的水乡生活
和填河造路后的沿街生活
都充满了历史记忆点
一一采撷
背后是一段又一段的生动往事
如果你有故事想要分享
也可以在评论区
写下你记忆中的老点滴
▲1957年崇宁路大河上,一群孩子在街上玩耍(图源:@黄爱古典)
如今
随着无锡城市的蓬勃发展
中心城区的样貌
也跟着时代发生了巨大改变
河道变成了马路
路也越变越宽、越变越平整
便捷的路面交通
更是加速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一次次的更新
改善了空间功能
也寻找到了更加贴合不同时代
居民生活的最优解
此次更新规划
亦是如此
更新内容及理由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除却刚刚重点提到的
崇宁路线型调整
禧宝还发现了
其他值得关注的信息
↓↓
根据这条批前公示的内容
在新增部分社会停车场方面
将崇宁路与绿塔路西北侧部分行政办公用地
调整为社会停车场用地
在学校用地调整方面
将塘南路与井亭路之间二类住宅用地
调整为小学用地
将原亭子桥中心小学用地
调整为幼托用地
根据最新规划
亭子桥中心小学或将搬迁新址
在新增绿地方面
崇宁路与绿塔路交叉口东北侧
也就是在古运河旁增加了沿河绿地
这对周边居民来说是大利好
出门散步环境更美了
(框内绿色部分为增加的绿地)
此次无锡市中心城区的更新规划
不仅考虑到调整道路线型
还新增了社会停车场
为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增设的绿地
也把清新自然的色彩嵌入市中心
可以说
此次更新
既改善和优化了相关区域的功能
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舒心的城市生活
又提升了城市街区的颜值气质
这些都在为进一步升级
无锡百姓“幸福感”打下基础